张彩华的小说《铲屎官》叙述了一个怕老婆的金明白:他外表怕老婆郑美丽,有怕的道理,老婆郑美丽含辛茹苦不容易,女人就得自己的丈夫宠着惯着;但他金明白却还有另一面,在怕老婆的同时,还具有反抗精神,尤其是给鸡铲屎,怕老婆,必须铲;不服老婆,又想偷偷把鸡弄死!金明白不是平面的性格,表面的低眉垂眼,并不是内心的完全佩服,他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在这种矛盾中,老天给了金明白一个机会“大雨欲来。金明白没出摊。”金明白开始实施了他的阴谋:趁老婆上班、自己避雨在家的空档,用马尾套子想神不知鬼不觉得把拉屎的鸡弄死,而且,不露痕迹:“无论如何,下套子要找个隐蔽地儿,让鸡看不出伤,像是自己死的。金明白正思谋着。”正在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时候,这名被铲屎压迫多年的金明白马上就要动手了,这时,一道闪电,白剌剌,像战刀劈下来,斜着划过他的大半个身子。他一哆嗦:这闪怎么也和郑美丽一样,刺眼。因为他害怕媳妇郑美丽,所以,他的“雷达眼”一扫,又有几摊鸡屎,正躺在郑美丽下班的路上。“他下意识地抓起铁锹,赶紧铲走。一会儿下雨,就铲不起来了。”他铲了几堆,端着送到大门外,扣到一起。那积攒的鸡屎,都堆成小粪包了。就在这时,一辆摩托车。从胡同深处驶来。金明白戳着铁锹,站门口瞧看。这小摩托,好像坐了俩人儿,可够危险的。摩托车也瞧见了他。好巧不巧,那车歪扭几下,来到他面前,竟然“啪”的一下摔了。“哇——”哎呦,还有一个小孩儿。金明白上前抱起孩子。孩子抬起头,泪涕直流,小嘴呜咽:“金……金大爷,我要……回家。”金明白又一哆嗦。这一前一后的“两哆嗦”,写出了金明白的心理活动:他害怕媳妇郑美丽,也害怕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这不是胖小儿吗?摔坏没?”胖小儿是后街老马头的孙子,四五岁。这调皮娃娃没少在他的摊车消费。“胖小儿,上来,不是说好了,舅舅带你去万达广场玩吗。”俩大人这时也爬起来了,一个骑上摩托,一个过来要抱胖小儿。“你,你不是舅舅,我不去,我……要回家。”胖小儿紧紧搂住金明白的脖子。“哎呀,这孩子,舅舅带你出去玩,还不去。”金明白劝道。“是呢,快点吧。”扶着车把的人不耐烦了。“不去,不去,我要回家——”胖小儿蹬着踹着。此时此刻,金明白全看明白了:这是两个人贩子在偷孩子!怎么办?小说写到这里,算是把前面的伏笔用上了:偏偏就在此时:“哗哗哗,憋了一天的雨,终于倾盆而下。”“来雨了,快进来躲一会儿吧。”金明白抱着胖小儿,冲进自家屋里。“砰”防盗门关上,麻溜落锁。转身把胖小儿放炕上,回头看那俩舅舅,却没了踪影。这里两个字“抱”和“冲”成为连贯动作,写出了金明白的爱护和急切,同时又用了“砰”字,写出了他关门的迅速和利索,等到转身把胖小儿放炕上,回头看那俩“舅舅”时,“舅舅”却没了踪影。此时,读者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哼哼,这俩鸡屎,还没等铲呢。想躲过我的雷达眼?”金明白抄起手机,“胖小儿,咱们先报警,一会儿雨停了,大爷送你回家……”小说写到此,令人惊叹了:铲屎官,铲了琐碎的生活小“屎”,也铲了拐卖儿童的大“屎”!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看似平淡道来,却是波澜跌荡,令人赞叹不已:好一个金明白,明白了生活小事,也明白了人生的大事。他用爱,用正义,铲除那些令人作呕的东西!金明白算不上英雄,他是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人,一个小小的摊贩主,平日里靠卖一些小东西维持生活。但这样的“小人物”却“见义勇为”了一回,十足地“担当”了一回。他的小算计,他的大爱,他的果敢,他的善良,都显现在在短短的篇幅里。写小说,就要写出立体感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典型环境,写杂糅在一起的、说不出来的东西,引导出小说之外的空间,这就拓展了单纯写人物的狭小空间,让人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现实。《少年壮志不言愁》里赞美英雄时写到:危难之处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金明白算不算英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危难之时救了一个儿童!事实证明,“小人物”完全可以写出“大角色”,关键是我们怎么写,写什么。或许,张彩华的这篇小说,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中华小说》平台“文艺评论”专栏收稿邮箱: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