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

刘傅氏民宅门口风俗文化趣谈

发布时间:2023/11/1 16:58:33   

文/刘付广富

刘付氏是客家人,一些村庄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古老的民宅建筑。这些建筑的门口设置都十分讲究;特别是门口的定向、装饰、款式诸方面,运用传统的地方风俗,形成其文化特色。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

一、座向

刘傅氏聚居地,一年三季吹东到东南风,空气湿润。所以各村庄,根据其地形特定走向、风向、环境、采光和太阳轨道等严格风水因素来测定座向。一般多座北向南,也即是座坎卦向离卦,好子山午向、笑山丁向等。座东向西,座震卦向兑卦,如甲山庚向,卯山西向等。座西向东,座兑卦向震卦,如庚山甲向、酉山卯向等。座西向东南,座亁卦向巽卦,如亥山巳向等。而座南向北的就少些,如华祝美村。但论座哪个座向,都不能与太阳轨道平行,要左右兼加,如亥巳兼壬丙,甲庚兼卯酉等。

民宅对外大门口,一般开在两厢或下座两侧,俗称“走横门”。谌舆书上也说“大门口不能下正屋门口成直线出入。”若成直线出入,必须在大门内2米处加设屏风或影壁阻挡。如平地仔村刘付成福宗亲的大屋。

二、款式

对外大门俗称“门面”,正所谓“千斤门面,四两屋。”所以款式十分讲究。从门口的款式、装饰上可以辨别出屋主贫富贵贱。门框(包括门帮、门企),富有者用紫檀木、酸枝木、荔枝木、龙眼木;次者用青石,贫者赤橼木、酸椽木;更贫者用砖砌。门砧用荔枝木、铁木、赤椽木来制作,形状为长方形;其尺寸严格按鲁班尺寸要求来定。两块门砧上承按两扇门,凿蜗轮转动。两门砧间用粗重门槛连接。大门的高低大小按整座屋大小而论。一般有三合院、四檐齐、四九包廉(三庭四厅)等。大门见光高宽尺寸,也严格按鲁班尺寸所定来计算。大门一般用一间屋来开,常是“逆水大门,顺水屋。”大门屋也称“门楼屋”,俗称“千斤门楼,四两屋。”因此,门楼常是宿斗走廊,飞檐滴水。两扇大门常用杉木建造,富贵者用铁灵木、酸枝木、荔枝木、龙眼木、赤椽木等来建造。大门用木名贵,经久耏用。在大门背面除门企外,有的在墙两边加铁圈,插横木和加斜顶木,十分牢固。有的还在门前加建一道“桥门”,就象现在的防盗门一样。桥门用坚硬的木材来做,几十年毫无褪色。如田头乌垢垌村刘傅灵彪宗亲老屋大门和桥门,就是这样建造的。虽经一个世纪多,还完好如初。

三、装饰

大门顶横匾,有的用灰批砌,有的用木板张挂。如棉地村刘付炎基宗亲的“扬书屋”横匾就是用灰批砌的。大门左右两边批有楹联,檐梁四周石鼓,有的甚至竖旗杆,用来显赫门庭。

横匾、楹联内容非常讲究。平民百姓图平安吉利,官宦则题官衔。如“福昌”、“平安第”、“康宁”、“鸿福”、“福寿康宁”、“知州第”、“布政司第”、“明经第”、“岁进士第”、“进士第”等等。匾字请当地有名望人物题书,,光彩体面。

同时门匾通常是朱红色底,黑或全色字,凸凹两种题书。有的匾四周浮雕花卉,如宝相花等;同时飞龙走凤,红红绦绦;十分精致美观。也有的门匾只是用一块木柄刻字涂金而成。楹联除墙壁上之外,也有用木头、竹笺刻字涂底色上金字的。两扇大门一般是朱红色或亚红色(俗称猪肝色)。两个门球也叫门扣,用青铜铸为狮头吊环,十分显眼;也有用铁环的。檐梁四周壁画,十分讲究。很多都取材于历史典故。如“五子登科”、“观音送子”、“麒麟送书”、“六国封相”、“鲤鱼跳龙门”、“宝鸭穿莲”等崇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题材。有的采用浮雕加色彩,总之人物、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富丽堂煌,十分醒目。封檐角更是讲究。一般用名贵木雕刻镂金,确是十分耀目。有的是浮雕,,有的是通雕,也有用浮刻和通雕的。题村,一般取花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这些浮雕和通雕,历风雨历阳光,但都美观耐用。

四、打扮

一般门楼按四季节令,红白喜事等来装扮大门的。据刘傅氏祖传资料显示:明清时期中科举的,都要张灯结彩,横匾上挂大红花,挂一对大红灯笼。如明朝天启年,刘傅鼎(玉梅公)中丁卯科第37名举人。其父建阳公就在门楼张灯结彩,悬挂大红花和大红灯笼。真是光彩夺目,显赫门庭。如是婚嫁、祝寿、添丁、过满月等的打扮,,那就按内容而定了。屏风门上也贴大金“喜”字。若是白事,横匾上就挂白花或黑花一束;挽联则是白布黑字或蓝布白字;穷者则挂麻。而且三年内大门口都不得张红挂绿,除非在忌期内有喜事相冲,如添丁等喜事,那就可装灯结彩。也就是取喜不取衰了。

逢年过节按节日来装扮。春节就要贴春联、门神、门笺和年画。春联内容多以吉祥喜庆、平安幸福为主;而贴门神那就各有所求。平安的贴秦琼、尉迟恭、关公、张飞。求富贵则贴韩信、石崇、魏征、徐茂公等。

正月元宵节吊挂红灯笼。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插艾叶于门框两边,棘草则悬挂门顶。迎神送鬼,生辰忌日都要烧香,插香于门框两边的香瓶内,也可以挂竹筒插香。

门庭文化是山底刘傅氏生活中红白喜事的表现,世代相传。它的根源在于山底刘傅氏的先民从中原带来的文化与山底地区土著习惯相互演化而成,确是根深蒂固。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思想观念的更新,有些风俗习惯也淡化了,即所谓移风易俗也。

写本文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对山底地区刘傅氏的门庭文化根源和传统风俗文化有所了解而已。

注: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2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