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盗门 >> 防盗门市场 >> 三无小哥卖门窗发家,当年就挣到20万
年,姚家全年收入不到元,迫于生活压力,他来到成都打工。“无学历,无技术,无资本。”姚安全笑称,自己当年完全是个“三无人员”。蹬着一辆三轮车,23岁的他开始走街串巷打锅盔卖。在数以万计的锅盔被成都人消化掉后,姚安全存下了他的第一笔创业资金——近20万元。
年,随着成都市容整治,凸出窗外的防护栏渐受冷落,拉闸门窗逐渐兴起。年底,一位老人要求姚安全给他做一个拉闸防护窗,并给了他50元订金。虽然接下生意,但姚安全对拉闸门窗一行完全是“门外汉”,他只能找到别的厂家订做,不料对方不但要价奇高,还把交货日期一推再推。
姚安全只得灰溜溜地去给老人退订金,“别人刁难你,你可以自己学啊!”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姚安全。他用了3天时间,骑着自行车围绕二环路观察市场,每找到一家做拉闸门窗的,他就去旁边看,然后又花了多元钱买回模具拆了又装。
经过半年摸索,姚安全终成“正果”——与人合伙在府南新区开了一家拉闸门窗店。“说起来我还算半个老板,但只能打打杂,挣的钱连家都养不起。”虽然跟人合伙开了店面,但姚安全并没有因此走向致富路。由于干不了技术活,他的工资比请来的工人还低。
思索再三,姚安全举债2元,开始自立门户。交完元的房租后,剩余的钱只够买一个电锤、一台焊机,姚安全成了“光杆老板”。新开张的铺面坐落在府南新区不起眼的角落里,直到30余天后,才接到第一笔生意。生意虽然接到了,但当时姚安全窘迫得连买材料的钱都没有,只得骑着自行车到处借钱买材料。
就这样,他在拉闸门窗行业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元。那时的姚安全常常陷入资金困境,“不怕你笑话,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吃块肉都要谦让,出门跑生意,我连一块钱的矿泉水都买不起。”但姚安全充分发挥了他卖锅盔的本事,在自行车后绑个样品,走街串巷去推广,“别人卖元/平方,我才卖元/平方,就是这样一个平方也能赚到80多元。”凭借薄利多销和良好的信誉,姚安全的生意开始好起来,“拉闸老姚”的名头也逐渐在圈内打响。不过,姚安全现在已感觉到行业竞争加大,利润空间逐步压缩,近来订单少了三成左右,“以前每天都有几车货发往省外,现在是几天才有一车货。”不过老姚表示,自己不会坐以待毙,“下一步我准备进军不锈钢防盗门市场。”当年,他年收入达20万元。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