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

云南武定在靓丽风景中留住乡愁云南网

发布时间:2022/12/23 17:22:49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311/4588772.html

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匝地的足球场,洒满阳光的幼儿园,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居民们脸上荡漾的笑脸……这一切,组合成武定城郊又道靓丽的风景。

新生活从这里开始

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楚雄州5个千人以上安置点之一,居住着傣、苗、汉、傈僳、彝五个民族,涉及武定县1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97.39亩,第一批规划安置房11栋29个单元户。

“我在社区扶贫车间做刺绣,一个月能拿到多元。很多亲友都羡慕我一个山里人,移民搬迁后竟成了领工资的‘白领’!”9月2日上午,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社区移民那菊芬、普晓丽高兴地对笔者说。

张群兰52岁,全家有5口人,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读职中,老父亲81岁,当过8年兵,母亲也70多岁,自己由于身体不好只能照顾老人,房子是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两阳台,总面积90.48平方米,自筹1万元就“拎包入住”了。张群兰说:“我们老家是田心乡火嘎村,山高坡陡,住房破烂,生活困难,张群兰一家五口人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房子宽敞,距县城近,上学、就医、工作都很方便。”

现年77岁,年入党的胡国安老人看到我们来,笑眯乐呵地介绍道:“我家6口人,儿子、儿媳、孙子3个人在昆明打工,一个读书,他们经常回来看我们,平常只是老两口在这里欢度晚年。老家是高桥镇己梯村委会向阳村,那里山高箐深,交通不便,住房破烂,每逢下雨就漏水,老鼠四处打洞,偷吃粮食不算还咬坏衣物。来到这里,只交1万元住上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居,心里美滋滋的,真是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作为一个老党员,我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杞爱芳的家位于单元楼的一层,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两阳台,总面积90.48平方米,总价14万元,当初政府连厨房灶具等一并配置齐,杞爱芳家自筹1万元便实现了“拎包入住”。杞爱芳说:“我们老家是环州乡滔谷村,高山峡谷,下面就是金沙江,那里不通公路,村子到乡镇要走3个多小时。冬天水管爆裂,每天要走半个多小时去背水。”

杞爱芳一家五口人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房子宽敞,距县城近,上学、就医、工作都很方便。她和老公目前在昆明打工,但两人计划回武定生活,以方便照顾老人。杞爱芳说:“我想回来从事家政服务,我考察过了,武定这边一个月工资可以拿到多元。”

红土田安置区管理方“海鑫物业”的办公室就在杞爱芳家对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原来居住于农村,现在住楼房不适应,这就需要物业管理投入更多人性化管理,例如引导住户清理楼道堆积的杂物,教他们开防盗门,使用日常家用电器等。遇到哪家老人生病,公司医院。

靓丽风景留住乡愁

为真实记录武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红土田集中安置区建设的艰辛过程和发展历程,武定县在红土田集中安置区建设了村史馆。村史馆以“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为主题展区分为两大板块,六个篇章。

通过对《沧桑岁月艰苦贫困》《精准扶贫力拔穷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美丽家园幸福生活》《自强诚信铭记党恩》《乡愁难忘继续前进》等六大篇章的集中展示,充分利用“我们过去的家”和“我们现在的家”图片资料作一一作对比,让集中安置区的群众们在知党恩中自强,在感党恩中脱贫,进一步激发自强精神,更加奋发向上、自强自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同时,以实景实物和场景还原的形式,把从11个乡镇不同地方群众老家里带来的生产生活工具、物品,将原来的生活场景、劳作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还原了搬迁入住群众过去的生产生活原貌。让群众们记得住乡愁、留住得记忆,在新生活里不忘却过去的生活,回忆来时的路。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红土田社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党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抓好搬迁组织和后续帮扶工作,依托各类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在社区成立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配齐配强党总支、支部班子。同步组建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入党,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35名党员全覆盖参加了3天24学时的培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红土田社区党总支和下设两个党支部年全部实现达标。

另一方面,切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确保干部带头组织、党员率先搬迁、社会帮扶资助、群众有序跟上,抓好搬迁组织和后续帮扶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体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为确保移民稳得住,能发展,通过各级努力,该社区实现了搬迁点的各种功能全面覆盖,新建了幼儿园,解决了搬迁群众的上学问题;建成了1个卫生室,配备两名村医,可以就近就地就医;成立了残疾人康复室,各种康复设施齐全;成立了儿童之家;建成了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在开设超市解决了群众购物的问题。

同时,促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建有就业创业服务站,建成了培训教室,配有就业服务人员;和企业签订了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招聘,年度共计转移搬迁群众就业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公益特岗25人。依托各类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所有搬迁劳动力都有事干,全面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建好用好阵地。在社区建设了1个党员活动室,2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1个戏台,文化活动室等主阵地,定期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社会治理样板

走进红土田社区,巷道干净整洁,房屋建筑规划有序、安防摄像头随处可见,处处展现着现代化治理下的社区新风貌。

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镇干部挂点社区、社区干部每2个月全覆盖走访群众1次,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就是党组织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群众有事首先想到的是党组织。切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社会帮扶资助、群众有序跟上,抓好搬迁组织和后续帮扶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抓党建促劳动力转移,依托人社部门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建成了培训教室,配有就业服务人员,和用人企业签订了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招聘,转移搬迁群众就业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公益特岗25人。依托各类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全面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科技赋能社区治理,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建好综治中心平台。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社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综治中心,集成英寸显示器,整合综治中心、一部手机治理通办公室、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监控研判室、社会心理咨询辅导室、社会组织工作室等基层治理“一中心六室”,融合社区警务、网格管理、综治调解、监控研判、群众接待、心理咨询辅导等功能,打造了社区治理的“前线指挥部”。用好“一部手机治理通”。充分运用“一部手机治理通”平台,录入社区居民信息,联动各相关部门帮扶困难群众、助力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协同环境治理等,让基层治理更加科学有效,积极引导帮助群众在APP上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更多优质服务。建设好“雪亮工程”平台。实现社区进出路口、公共区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闭合式全覆盖,社区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67个,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社区、镇、县的综治中心平台,同步接入镇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年实现了红土田社区全年零发案。

云南网通讯员贺明辉杨继渊李绍德施从学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6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