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

居家养老服务也应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3/3/8 22:06:58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到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亿,65岁以上人口达1.7亿,其中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达万人。走失老人每年约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人。

养老机构床位比例,民政统计季报(一季度),数据显示:年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个,养老服务床位.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5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9万张。而就在2月份,民政部发布了截止年底的数据: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8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6万张。

对比来看,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总床位数减少约1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减少4.3万张,社区养老床位减少了9.7万张。

由上可以看出其养老服务床位,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养老服务床位29.3张,65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养老服务床位43张,就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比例来说,养老服务床位也仅占18%。

令人尴尬的是,现有养老机构中真正具有医疗护理服务能力的仅占20%多,而想进养老机构的老人大多是有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高龄老人及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这就造成了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同时存在,年北京地区床位入住率60.5%,既使是老龄化最高的上海市,入住率也仅达到63.1%,北京怀柔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前两年的统计仅为16.01%,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达48%。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为什么逐年连续减少的原因。另外,高收费也是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国具有医疗护理服务能力的养老床位就数量来说,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需求明显不足。正像许多老人所说,“不是我是否选择居家养老,而是我只能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卫计委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因此,居家养老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致使养老服务工作和一些相关的操作无章可循。《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应体现以下三原则:

消除老年人生活安全隐患

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并非全由子女担当主角

那么,《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应当解决哪些问题?

1、孤寡老人生命监视。说白了就是能够知道老人是否还活着,需要不需要紧急帮助。一些孤寡老人在自己得病或者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睡觉不敢锁防盗门,生怕一旦发生意外,被人及时发现和抢救的可能性都没有。天津有一个独居老人,80多岁,每天出门散步,自己买东西,有自理能力。平时靠外甥隔三岔五到家里照看一下。有一天有点轻度感冒,晚上躺在家中长条沙发里看电视,不知不觉睡着了,一翻身从沙发上摔下来,由于头磕到了地上,造成轻微颅内出血,半边身体不能动了,自己怎么也起不来。这时,外甥来电话,但是电话在身旁的柜子上,自己趴在地上根本够不着,外甥以为舅舅睡觉了,就把电话挂掉。第二天外甥照常上班去了,到了晚上想应当去舅舅家看看,到了才发现舅舅在地上趴着,已经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奄奄一息。医院,保住了一条命。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建立生命监视系统对于居家养老尤其是独居老人是非常必要的,是性命攸关的。在日本,邮局的快递员、各个报纸的送报员、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抄表员、一日三餐的送餐员都起到了监督员的作用。

2、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及资格认证。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聘请“保姆”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些是老人的子女代为培训的,其培训水平和质量相差甚远。如对失能老人身体不造成附加伤害的科学移动、身体清洁、合理进食、心理帮助等等,以及居家环境保洁,制作老年营养餐等。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应当覆盖专业护理人员和志愿护理人员,且对于上岗人员应逐步做到资格认证。CCTV朝闻天下年7月1日报道,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缺口达万人,各地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促进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紧急情况施救所需各项信息的准备。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给区内的老人发一种塑料瓶,瓶内两张表格,一张是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家庭成员联系表,另一张是急救信息卡,上面有老人的健康保险号、血型、患有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等重要信息。装着这两张表格的塑料瓶统一放在冰箱门内储藏格位置,并在冰箱门贴上提示标志。当发生意外时,急救人员可以很快地对老人实施救护。我们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要想保证紧急情况下施救的及时性,施救时必须要清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服药情况,要保证这些信息的来源,要有预先的准备。并且要标准化,信息内容要规范,存放的位置要统一,要容易找寻。

4、居家养老环境设施指导意见。通常指两方面,一是公共区域设施,另一个是居家养老居室内的设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动能力随之下降,有些甚至不如肢体残疾人的行动能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居家养老的公共设施上要达到适合老年人出行的条件,即符合无障碍设施的基本要求。居家养老居室内应当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基本安全要求,如卫生设施的改善、各处扶手的安装、防滑地面、门框宽度适合轮椅出入、老年人专用浴缸和淋浴设施、采暖及降温设施,以及护理床、紧急呼叫设施等。

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消除养老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使得自理阶段与失能阶段之比达到最大,只有这样,无论家庭还是社会资源的付出才能够达到最为节省和最为有效。

5、步入失能后的社会化养老。老人一旦失能,其护理是一个复杂、细致,且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引起相关方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78.html

------分隔线----------------------------